在本校完善的課程發展架構下,透過不同的學習領域,為學生提供各類學習情境,亦通過適切的學與教活動和策略,讓學生建構新知識和加深對事物的了解、發展及應用共通能力,並培養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態度,從而達至全人教育的目標,為未來的學習作裝備,培育學生自主學習,期盼學生成為國家的棟樑。
課程特色
本校自2017年開始,推行三學段學制,減少學生測考壓力,同時,讓學生能發揮自己的興趣與潛能。此外,本校下午設導修課,讓學生於校內完成家課,善用課餘時間,為學生創造全人發展的空間。
2018年陳詠賢校長及學生接受多間報章訪問及報導。
2023年陳詠賢校長、李偉逑副校長、陳鈺婷老師及家長應教育局邀請進行訪問及短片拍攝,與同工分享「課業政策齊優化 創造空間樂成長」。
為提高學生面對世界的競爭力和迎接二十一世紀的機遇,本校致力加強培育學生兩文三語的能力。
自2016-2017年度開始,本校中國語文科教學語言為:小一至小四普通話教中文,小五、小六以粵語教中文。此課堂用語的安排旨在配合學生的學習需要,而高小學生學習重點在於高階思維的訓練、語文邏輯的提升。同時,為了銜接中學的中國語文課程,本校五、六年級學生會以粵語學習中文,期望學生能在小學階段把語文基礎打好。
此外,本校亦聘請外籍老師教授英語,協助學校推動英語教學的發展,提升學生英語説話及表達的能力。外籍英語教師除與英文教師合作教學外,亦配合學校發展需要,提供語境,舉辦不同的活動,例如Halloween Day, English Gurus, English Fun Fair……讓學生參與,享受學習英語的樂趣。 | ||
早於2016年,本校已於常識科的校本課程中加入STEM元素及思維能力的訓練,並引入Gakken科學教材,以科學實驗建構知識和概念,培養學生分析及解難能力,其後亦緊貼教育發展趨勢,滲入藝術元素,發展STEAM課程,加強培育學生解難及自主學習的能力。
環境設施配置﹕
本校於2019年全面更新課室資訊科技設備,增設互動電子觸屏電視,讓同學及教師能更有效應用資訊科技學習。除了使用電腦室學習資訊科技外,本校亦於2023年翻新STEAM ROOM,為學生提供更完善的學習環境、設備及配套,提高學生學習STEAM的效能。此外,本校裝置WIFI網路覆蓋全校,讓學生可於校內每一個角落使用流動裝置學習。
課程內外配合﹕
本校十分重視培育學生的思維能力,以解難為本,分階段按學生能力安排不同的學習平台讓學生學習,照顧學生的多樣性。除了在常識、數學、視藝科課程內滲入STEAM的學習元素外,更於電腦課加強學習Scratch, mBot, micro:bit, App Inventor等編程應用程式,亦設有運算思維課程,讓學生發掘及拆解問題,找出可行的解決方案,加強運算思維的能力。
課程以外,本校於專題研習周亦設相關主題,讓學生透過小組進行研習;學校設網上學習平台,讓學生善用自學資源,促進學生自主學習;此外,本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不同的STEAM活動及比賽,從中汲取經驗,反覆探究鑽研,不斷改進,追求卓越,達到終身學習的目標。
本校通過「合作學習」的策略,優化課堂教學,讓學生互相學習、共同成長,又透過「班級經營」,締造互信互愛的學習環境,促進學生良好的認知品質,提升學與教的效能。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及自主學習的態度。本校亦運用「全方位學習」策略,為學生提供多元智能的學習機會,啟發學生多元智能。
此外,本校每年均舉行專題研習周,一至六年級的學生都會進行不同的「跨科研習」活動,學生以主題/專題研習方式,由老師引導下進行研習活動,通過資料搜集、分析、訪問、匯報等研習工作,從中培養學生發展九大共通能力,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。
本校在全班式的各科課程中滲入高階思維策略外,為照顧及有系統地支援多樣化的資優 / 高能力的學生,自2008年起開辦校本資優課程,使他們得到適切的照顧。此外,本校於2020年更將資優課程推前化,增設了多項適合幼小的資優課程,及早開展他們的能力強項,讓他們的潛能得以及早發展。除了校本資優課程外,本校更會推薦資優學生參與校外的培訓,進一步發展潛能。
※ 專題研習顯創意,擴闊領域齊參與
※ 戶外學習樂繽紛,學生學習充滿FUN
※跨科中華文化課程,承傳我國優良傳統
自2017年,本校製作校本中華文化課程,於中文課中以文本引入中華文化相關主題,結合常識課實地參觀林村體驗學習,於視藝及體育課堂身體力行,體驗剪紙、中國武術等中國文化藝術,並從中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。
此課程更獲教育局課程發展處德育、公民及國民教育組邀請於2023年2月10日向業介同工分享分享「透過中華文化學習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」。 |
※習武知德,強化體能,提升自信
※合作探究學STEAM,小組學習齊解難
本校參與由田家炳基金會資助的香港城市大學AI&STEM課程(2022-2024),為期兩年,期望學生學習不同的編程,能啟發思維,應用於生活中。